重庆由“内陆腹地”变身“开放前沿”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7/6 21:52:17  点击率:3614次

重庆由“内陆腹地”变身“开放前沿”

2月18日,桥吊司机在果园港吊运集装箱。(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今年6月,新加坡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与两江新区订立盟约,双方将在两江新区打造果园港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新加坡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向全球批发商户提供大宗商品交易,有丰富的国际资源,能实现数据互通和交易互联,可完善果园港发展国际大宗贸易的生态圈;果园港有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优势,能提供涵盖交易配对、通关报关、供应链物流、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此次签约,是重庆两大开放平台的一次联手——

  两江新区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开发开放新区,目前正朝着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简称“两高两区”)目标大踏步前进。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是中国和新加坡设立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正以重庆为运营中心深入推进。

  还有不断改革创新的重庆自贸试验区,充分释放加工贸易活力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不断丰富口岸功能的西永综保区……近年来,重庆借力开放平台,克服地理局限,冲破山水阻隔,“内陆腹地”正变身“开放前沿”。

  瞄准“两高两区”新目标

  国家级新区展现新作为

  前不久,在重庆工作的唐女士想要在成都天府新区注册一家食品生产企业。在两江新区政务中心异地通办窗口,她迅速完成信息填报,并在网上完成了审批。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0年6月5日,两江新区政务大厅开设了川渝第一个异地互认的办事窗口——“两江天府合作示范窗口”,新办企业可通过集群注册的方式在两地进行注册。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两地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冲锋在前,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产业方面,党的十九大以来,两江新区产业结构形成了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产业排浪式推进的格局。汽车、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值突破千亿元;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金融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软件信息服务、服务贸易等先导产业也快速崛起。

  2020年,两江新区贡献了全市约15%的经济总量、工业产值、数字经济增加值,集聚了30%的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以及50%的世界500强企业、60%的汽车产量。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两江新区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两江新区站上了发展新起点。

  围绕“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建设重庆智慧之城”新定位,“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成为新区新目标。

  承接新机遇,两江新区铆足干劲,力争上游,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出了国家级新区的新作为:

  新区将科技创新作为“一号工程”来推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明月湖畔,通过协同创新纳八方之才,吸引了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北工大重庆研究院、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等35个大院大所落户,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协同发展,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加速融合。

  在礼嘉智慧公园,机器人冲咖啡、无人汽车载客、机器臂弹钢琴、5G自行车竞速等可体验的智慧项目和场景有近百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各个方面。

  作为重庆数字经济主战场——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自开园以来已经聚集企业超过5600家,为两江新区提供着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源动力。

  不仅如此,两江新区还推出“1+2”文件(即《两江新区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两江新区打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计划》、《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2021年重点任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撑。同时,作为建设“两高两区”的具体抓手,新区还一口气推出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工程、礼嘉悦来智慧园建设工程、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工程、果园港枢纽港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

  “联结”西部与世界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打造中新合作“3.0”

  2015年,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地重庆,至今已走过5个年头。

  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苏州工业园,到2008年的天津生态城,再到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新两国将合作从工业、生态,推向服务业、物流和互联互通等领域,体现出两国经贸合作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特点。

  可以说,主打“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中新政府间合作的“3.0”版,其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四大重点领域的推进,为中国广袤的西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金融服务领域,中新跨境融资通道持续拓展,有力解决了西部解决融资难题并促进金融国际化。截至2021年5月底,累计落地跨境融资项目167个,折合151亿美元。其中,四川、广西、新疆等其他西部9省区企业获得境外资金逾55亿美元,项目辐射、示范性进一步凸显。

  航空领域,机场非航业务强势发展,渝新空中通道更宽更畅。即便在疫情中,中新机场商业合作公司运营的江北机场非航业务,也实现强劲复苏。新加坡胜安航空每周保持1班客运服务(2021年3月起,由新加坡航空执飞),新加坡航空开通每周2班载货客机航班,保障了重庆和新加坡之间的空中通道畅通。

  物流领域,为西部联结世界提供“大通道”“大物流”支撑。2020年,全线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同比增长57%,为各方抗击疫情、稳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积极作用。实施中新(重庆)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助推以果园港为核心区的多式联运体系建立;探索中新海关关际合作和渝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促进数据、信息交互共享联通;开展中新农业合作示范计划,助力中国—东盟贸易合作发展。

  信息通信领域,推动“1通道+2中心+N应用”中新数字经济合作新生态取得初步成效。在数据传输层面,双方持续深化中新数据专用通道项目合作,开展通道应用推广和政策创新;在数据处理层面,积极谋划中新(重庆)国际超算中心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在数据存储层面,深化与新加坡科技电信媒体合作加快建设万国数据重庆数据中心;在数据运用层面,促成10余家中新企业联合开发新应用,助力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为打造联通中国西部与东南亚的信息高速路奠定坚实基础。

  可以说,相对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这两个有园区载体的中新合作项目而言,不设实体区域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惠及面更广,站位也更高。与此同时,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与其他为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而设立的区域联动,堪称是“现象级”的互动共赢佳作。

  比如,两江新区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核心承载地。项目实施至今,两江新区与新加坡在金融、物流、信息、航空等领域开展了全面合作。截至目前,两江新区累计签约项目37个,约占全市31%,签约金额107.5亿美元,约占全市50%。这堪称是国家级新区和国家层面的对外合作项目的同频共振、优势叠加。

  当好改革“试验田”

  重庆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

  2020年6月,一桩案件,让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成为全国司法、铁路、贸易等领域关注的焦点。

  原被告因货物交付问题对簿公堂,双方围绕“提单持有人是否可以提货”这一焦点争执不下。此案,被称为全国“铁路提单第一案”。

  当月30日,法院作出判决:支持铁路提单持有人(原告)的诉讼请求,确认原告享有铁路提单项下车辆的所有权,物流公司向原告交付车辆。

  这一判决结果意义重大,它明确了铁路提单的物权属性,其确立的裁判规则,对推动铁路提单交易行为规范、建立陆上贸易规则、规范中欧班列运行等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为此,该案例入选《中国审判》和最高法院研究室联合评选的“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这直接推动了重庆铁路提单进一步发展。目前,重庆已实现了铁路提单批量化运用,截至2021年2月底,累计签发铁路提单81笔,融资金额约2200万欧元。

  铁路提单只是重庆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陆上贸易规则的冰山一角。类似的探索还有很多。

  比如,重庆自贸试验区制定的国际货运代理铁路联运作业规范等3项标准,已于去年获批为国家标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推广“铁路原箱下海、一箱到底”全程多式联运模式,实现通关时间压缩40%;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开行渝申集装箱直达快线,在全国率先开展水运转关“离港确认”模式试点,提升江运时效40%等。

  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4年多以来,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发展排头兵、开放发展制高点、创新发展先行者作用,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撑,发挥了改革创新“试验田”、风险压力“测试区”的作用,成效明显。

  截至2020年底,重庆自贸试验区培育创新成果79项,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等6项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推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被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受到通报表彰,创新物流大通道运行机制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同时,重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部落实,复制推广全国改革试点经验和案例216项。

  4年多来,重庆自贸试验区探索权限下放,让基层“点菜”,41项市级管理权限下放到各片区,对523项中央设定和14项地方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

  同时,重庆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比如在全国率先推出“全程电子退库系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将出口业务办理时限缩短至5.3个工作日,低于全国10个工作日的平均水平,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

  作为重庆重要的开放平台,重庆自贸试验区积极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主体,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

  4年多以来,区内新兴产业不断聚集,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过5万户,是设立前的3.5倍,德国埃马克、博世创新中心、奥特斯IC载板、万国数据和中欧数字生态城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已集聚了全市超1/4的进出口企业,贡献了全市约7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吸引了超全市40%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记者 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