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1/20 14:24:54 点击率:6412次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0日6时10分讯(通讯员 蔡秀)文化是历史的烙印,是城市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更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元素。
罗家坨苗寨。 通讯员 赵琴 摄
近年来,彭水在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全局,依托“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生态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文化旅游扶贫在促就业、增收入、优环境、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文化旅游扶贫成为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重要抓手和重要途径。
搭上“旅游车”
驶向小康路
青山绿水孕育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赋予了彭水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彭水依托“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了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郁山古镇五大精品景区。其中,阿依河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蚩尤九黎城、摩围山、乌江画廊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随着彭水各大景区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彭水成为名声大噪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当地群众也搭上了“旅游车”,驶向小康路。
唱苗歌。通讯员 赵勇 摄
“这是我们苗族的传统刺绣方法,你可以上手试试……”近日,在蚩尤九黎城内的绣楼里,游客看着栩栩如生地苗绣赞不绝口,见游客感兴趣,绣娘邱芳当起了讲解员。邱芳是普子镇人,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2018年,邱芳来到彭水荣玉民族服装厂培训学校学习苗绣,在学成苗绣技艺后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成为蚩尤九黎城绣楼的绣娘,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
近年来,彭水依托各大景区,以增强贫困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造血”能力为根本,以支持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助其获取经营性收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助其获取工资性收入、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种植养殖并定向收购助其获取配套性收入、流转贫困户土地林地助其获得财产性收入等为主要路径,大大提高了群众收入。如今,在各大景区的影响下,景区周边宾馆、农家乐、餐馆、特色商品店、农副产品等商业接待人次逐年增长。阿依河景区与周边36家农家乐签订了合作协议,有效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的经济收入,让1000多名从事餐饮和旅馆住宿业务的人员稳定增收。
欢乐茶馆。通讯员 陈兴盛 摄
数据显示,2020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8%,旅游业直接带动368户贫困户、605人就业,分别占全县2014年底建卡贫困户及贫困人口的1.3%和0.6%,间接带动7500户、3.2万人吃上了“旅游饭”,分别占全县2014年底建卡贫困户及贫困人口的27%和32%。
打出“文化牌”
吃上“旅游饭”
连日来的晴朗天气,让罗家坨苗寨的人气也跟着“升温”。打糍粑、吃鼎罐饭、烤火铺让游客们体验了一把十足的苗家风味。农家乐老板谢琼每天忙着为游客准备当地的特色美食,忙得不亦乐乎。
游客在激情漂流。 通讯员 陈兴盛 摄
“现在罗家坨苗寨是国家3A级景区,设施更完善了,更好玩了,游客更多了,我们生意也更好了。”谢琼说,在当地政府统一规划下,她利用自家老宅改造成一幢苗家吊脚楼,给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生意一直不错,每年五六万的收入让他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得益于当地旅游产业稳步发展。2016年开始,我县以农旅、文旅融合为着力点,分三期推进罗家坨苗寨提档升级改造工作。完善了苗寨基础设施建设及寨内旅游步道建设,建成田园景观、荷塘景观和风情广场等项目,从苗族文化、农耕文化、田园文化和稻田文化等四个主题区,展现了苗寨的全新面貌,增添了苗寨的魅力,以此引得游客前来观光。
罗家坨苗寨只是彭水巧打“文化牌”,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的一个缩影。善感周家寨、太原泉水渔都、梅子垭佛山苗寨等特色乡村旅游景区也不断强起来。近年来,我县坚持以文点睛、以文强旅,全面梳理蚩尤文化、黔中文化、盐丹文化等具有彭水特色的文化元素,“巧融”到游、购、娱、住、行等旅游产业各个环节,凸显文化个性魅力,也让群众从中受益。
“数字+文旅”
打造文旅新名片
“走,去蚩尤九黎城欢乐茶馆打卡!”如今,到彭水旅游去“欢乐茶馆”打卡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去年通过举办电子竞技大赛,让蚩尤九黎城的欢乐茶馆成了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九黎城。 通讯员 任会 摄
去年,彭水在原有的“一节一赛”系列活动上,举办了首届“决战九黎城下”电子竞技大赛全国总决赛。“决战九黎城下”电子竞技大赛是彭水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赛事,拓深彭水文旅文化内涵,深度展现彭水传统文化及旅游资源,扩大“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城市名片影响力,依托电竞赛事超大流量推进彭水文旅新文创深度开拓,提升彭水文旅新牌面。
乌江画廊。 通讯员 蔡秀 摄
彭水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不断丰富完善“世界苗乡·养心彭水”文化元素和活动内容。依托腾讯科技+数字文化优势,充分发挥腾讯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流量优势,深度挖掘彭水独特的民族和文化资源,帮助彭水打造文旅新名片,全面依托腾讯平台流量宣传彭水旅游、提高彭水旅游知名度,同时借助腾讯知名数字文化 IP 在彭水打造网红景点、网红美食、网红非遗新文创周边产品,吸引用户从线上走到彭水线下游览打卡,全面助推彭水文旅高质量发展,依托平台优势助力彭水农产品、非遗新文创等产品的电商平台的打造升级,全方位助力彭水决胜脱贫攻坚。
传承民族文化
增强苗乡底蕴
近年来,彭水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适用性,着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育营造文明乡风,补齐农村精神文化短板,使广大农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摩围山。通讯员 赵勇 摄
彭水通过建立基地传习所,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近年来,共建立了传统音乐国家级项目鞍子苗歌传习所、传统音乐市级项目诸佛盘歌传习所、传统音乐市级项目梅子山歌传习所、传统音乐市级项目彭水耍锣鼓传习所等9个传习所,各传习所不定期开展传承讲座和培训,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
彭水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阵地,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今,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大部分行政村实现了1个文化广场、1个活动室、1个宣传栏、1个简易戏台、1套广播设施、1套音响设备、1批健身器材“七个一”标准。
同时,彭水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以文化志愿者在行动送戏进村、流动图书车等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全民尽享文化惠民成果。
数据显示,每年彭水开展送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达280余场次,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阅览、送讲座、送辅导培训、送法规政策宣讲等流动文化进村1000余场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大中型体育活动5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