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资讯 > 最新资讯

川渝携手奏响“双城记”最强音

发布时间:2020/12/17 16:02:42

  今天,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

  这是今年以来两省市党政领导的第二次“会面”。上一次是在3月17日。

  两省市间如此高规格的频繁交流,在川渝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除了双方党委政府,2020年,川渝各个部门、各个市州区县、各个领域,也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互动、签约,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层级之宽、范围之广、密度之高、气氛之热,同样前所未有。

  据统计,自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以来,两地已签署200多个合作协议,平均1.5天就“握手”一次。

  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川渝大地合作激情迸发,一起唱好“双城记”,携手共建“经济圈”,发出中国西部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时不我待

  争分夺秒共建增长极

  上月,川渝两地共同宣布:今年底前,95个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也就是说,今后川渝两地市民在办理这些事项时,将不再受地域限制——既可选择在本地办,也可选择网上通办、异地办理。

  清单中,不仅对国家要求2020年底实现“跨省通办”的58个事项进行了全覆盖,还拓展新增了32个川渝特色“跨省通办”事项,并把5个国家要求2021年底实现“跨省通办”的事项实现时间提前了1年。

  此举一出,引来喝彩一片。

  为什么能提前?知情人士一语道破:“因为川渝两地有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时间回溯到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新定位,需要新作为。建好“经济圈”,时不我待!

  川渝两地迅速行动。

  1月6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四川省委常委会,分别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研究两地贯彻落实意见。“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成为双方会上的高频词。

  1月7日,川渝两省市发改委在重庆市潼南区联合召开“推进川渝合作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仅仅10天后,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第一次调度会举行。

  随后,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但川渝两地相向而行的步伐却并没有停止,两省市有关部门的电话成为川渝热线,视频连线会议成为常态。让“经济圈”的建设步伐在抗疫的同时有力有序推进,成为这个春天两地最大的发展共识。

  因疫情期间不方便见面,川渝两地党委政府于3月17日,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召开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

  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会上表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川渝两地发展的重大利好,也是需要担当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表示,我们将牢固树立“巴蜀一家亲”理念,切实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把经济圈建设作为新时代四川改革开放的牵引性抓手,与重庆市齐心协力、相向而行,举全省之力务实推进、有效实施。

  会议出台了深化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工作机制、2020年重点任务等文件。

  中央的战略要求,切实转化为两地的战略行动。

  心意相通,携手奔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高位推动、全面深入的新阶段。

  此后,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推进,川渝“双城记”越唱越精彩——从4月1日到15日,仅半个月时间,两地就签下近30个合作协议。

  锐意进取

  携手迈进改革深水区

  5月8日,四川省能源局干部周建新,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重庆)项目推进处副处长的身份,回到家乡重庆工作。作为四川派驻重庆的首批工作人员之一,他表示:“要当好‘润滑剂’,更好地促进双方凝聚合力。”

  联合办公室,正是川渝改革创新的成果。

  川渝自古一家亲。早在2011年,国家就出台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党的十九大以来,川渝两省市党委政府更是“你来我往”,持续推动合作走向深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是中央对川渝赋予的更大使命和更高期望,它意味着在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中,成渝两地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川渝意识到,要不负重托,必须改革求变,大胆创新。

  2月下旬至3月底,重庆由市委常委同志带头领题,分43个专题开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领导集中调研。他们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走出去、摸情况、找问题、寻对策。

  4月,四川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学习考察组来渝,双方商议并签署《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政策研究合作协议》《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合作协议》,其中包括积极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等重大改革。

  在工作机制上,双方建立了两省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常务省(市)长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专项工作组4个层面的运行机制。其中,联合办公室双向人员互派,日常工作由发展改革委下设三个处室承担,为双方合作提供体制保障。这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未有过的尝试。

  5月,联合办公室进入实体运行,两地互派的工作人员到岗到位。首批互派干部平均年龄38岁,且各有一名厅级领导担任领队。

  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在解读川渝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时评价:“在西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不再是简单重复东部沿海发展路径,而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带动西部实现新跨越。”

  更深层面、更大范围的改革创新,还在不断涌现。

  在地域上,今年以来,四川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为先手棋,推动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批复设立成都东部新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并加快推动川南、川东北两翼发展,批复设立宜宾三江新区、南充临江新区、广安川渝合作高滩园区。

  重庆则以“一区两群”为载体,通过做强主城都市区、扩大城市容量,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的极核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通过做实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促进渝东南、川南等地区融合发展。

  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迈出成都“东进”的关键步伐;5月9日,重庆正式设立主城都市区,范围包括21个区。成渝相向发展,为成渝未来的人口和产业承载拓展出新空间。

  在科技创新上,川渝谋划按照“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6月3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亮相;9月11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动员大会召开。西部科学城建设大幕,正式开启。

  在国土空间规划上,川渝两地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推动解决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上的重大问题。

  在融合发展上,川渝毗邻地区9个区域合作功能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加快编制,川渝“高竹新区”和“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总体方案已经两省市政府审定。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在打破固有的体制机制藩篱。川渝携手,向改革的深水区大步迈进。

  好戏连台

  各领域合作全面开花

  大幕拉开,好戏连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足一年,川渝各领域合作已全面开花,处处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气象。

  曾经,在招商上,双方竞争大于合作。如今,双方以“巴蜀一家亲”为主题打造招商合作品牌,在优势产业招商上协同互补,共同提升“双城记”国际国内影响力,让1+1>2。

  曾经,在产业上,民间合作占多数。如今,川渝两地主管部门不仅携手构建“工业互联网”,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还将联合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走廊。

  曾经,两地网友互不服气,喜欢打“口水仗”。如今,双方互相学习,热衷摆“龙门阵”。重庆网友发两万字长文《重庆向成都学习什么?》,成都网友回应《成都可以向重庆借鉴什么?》。

  纵观全年,变化,数不胜数——

  交通先行,畅通经济血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一锤定音,双方创新开行水上“沪渝直达快线”、跨省公交线路,一大波铁路、高速公路开竣工消息扑面而来,两地往来更加便捷;

  民生需求,不再受限于距离。成都、重庆两地退休人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和工伤保险待遇,在川渝范围内通过资格认证实现“线下就地办”、“线上马上办”; 川渝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手续办理时间从一个月压缩至2—3天,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证明“无纸化”,职工异地贷款“一地办”;

  就医结算,无需来回奔波。住院、普通门诊和药店购药跨省直接结算联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11月底,重庆全市接入川渝两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达1849家;

  打破定势,协同共生。毗邻的荣昌、自贡联手打造飞地园区承接产业转移,泸州、涪陵共建水铁联运通道,绵阳、北碚等非毗邻地区的合作也加快推进;

  共抓大保护,共护绿水青山。双方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市的联合河长办,在水、大气、固废等10个方面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川渝联合执法行动;

  ……

  据统计,今年以来,川渝两地共同实施的两批重大项目总计31个,总投资556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386.7亿元。截至目前,已有26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17.9亿元。

  如今,切实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正成为“双城记”的新强音,等待着巴蜀人奏响。

  可以预见,我们正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